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内引朝辞劄子第一 南宋 · 曹彦约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六五三、《昌谷集》卷一○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九
臣待罪从班,久侍经幄
窃见陛下深居宫禁,以养志闻于天下;
高拱庙堂,以爱民闻于天下;
讲读有常,以力学闻于天下;
匪颁有数,以节用闻于天下。
然而群臣进戒谆谆不已,或曰谨独,或曰行健,或曰防未然之欲,或曰持不息之志,或曰无忘在潜之日,或曰察于不睹不闻之地,陛下皆俞其请矣。
言之者不已,听之者不倦,臣未测其说也。
岂人臣之爱君,不以其君之未尝有此而遂已于言耶?
将实有所疑于此而故言之耶?
果其君之未尝有此而不已于言,国家之福也;
如其有所疑而故言之,则亦不可以为无而忽之也。
盖酖毒常匿于宴安,而隐疾常出于盛壮。
寡过者常得于敬畏,而逸乐者常本于忧勤。
孔子谓一言而可以兴邦丧邦,特在于为君之难,与夫言而莫予违而已,可不畏哉!
臣窃惟论利害者贵乎简,入念虑者贵乎熟,以群臣之言如此其众,见于论疏如此其广,要其所欲,不过于修身好学而已。
唐张蕴古献箴太宗,凡六百二十有二字,其间所言无非修身之要,与天下修身之说,莫加此矣。
本朝赵师民献箴仁宗,凡七百七十有八字,其间所言无非好学之说,莫加此矣。
与其泛听而广求,孰若笃志而近思?
臣以二箴之作,切于事情如此,辄录本以进,望陛下列为二图,置之座侧,口诵心维,朝斯夕斯。
因一言以思一事,考一字以穷一理。
优而柔之,厌而饫之,若江海之浸,膏泽之润,涣然冰释,怡然理顺,则凡群臣之所献者可以总括而尽行之矣。
臣不胜惓惓,取进止。
谢待制侍讲淳熙二年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四五、《历官表奏》卷一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臣某言:伏奉告命,除臣敷文阁待制侍讲者。
宝储邃密,有严通籍之班;
圣学高明,尤遴谈经之选。
并兹虚授,良以震惊。
臣某中谢。)伏念臣积冒恩私,久辜任使。
既不能拨繁治剧,服劳郡国之间;
又不能宿道向方,宣力朝廷之上。
惟粗亲于翰墨,或少效于涓埃。
乃自中年,适婴衰疾。
词源困涸,言每出则谬愆;
心气冥顽,动不知其差误。
顾在有为之世,独成无用之材。
私窃自怜,分甘永废。
岂谓伏蒙皇帝陛下如天之度,遍覆无殊;
并日之明,容光必照。
方旁求于多士,不遂弃于一夫。
特许遄归,亲近。
缀班联于内阁,奉清燕于迩英
而臣窃窥太史之书,尝考仁皇之世,允釐近列,登进名卿。
赵师民素号博闻,始兼是职;
吕公著力辞召试,爰有此迁。
岂期晚出之孤踪,亦用前修之故事。
乃文广运,固难措游夏之词;
非道敢陈,所愿论唐虞之际。
誓殚拙讷,力报生成。
臣无任。
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嘉泰元年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一八三、《平园续稿》卷二六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一○四二一、《全蜀艺文志》卷四七、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四七、光绪《丹棱县志》卷八 创作地点:江西省吉安市
韩愈以天刑人祸归咎史笔,柳宗元随辟其说,后人终致疑焉,今以李文简公验之何疑?
且《左氏》纪诸国之事,《史记》上下数千载,是是非非,利害不专及当世。
若公续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为本朝长编,上关国体。
下涉诸臣之家乘,非异代比,使天刑人祸可信,孰能结知明主,见推多士,生历清要,没定美谥,诸子继践世科,历二千石,光显未艾如李氏者乎?
况公出入中外,见谓忠直,尽言交游,藐视强禦,虽微作史,自当龃龉难合,然谗间不行于朝,士大夫鲜含怒者何也?
道正,莅位公,事上不欺,应物无心,天人交助,其在兹乎!
既没十八年,蜀多文士,其子不近求铭诗而远属耋老,非以同朝久相知深也欤?
是以序而铭之。
公讳字仁甫一字子真
系出唐曹恭王季子右武卫大将军偲,武后斥为民,徙眉州丹棱县,遂家焉。
六世孙瑜始复属籍,仕至长江令
公,长江十一世孙。
曾祖夔。
祖风,赠奉直大夫
考中,朝奉大夫、知仙井监,累赠宣奉大夫
妣,硕人史氏。
公生政和乙未,天资颖异,博览经传,独不乐王安石学。
甫冠,已著《两汉鉴》;
明年,追念靖康变故,著《反正议》十四篇,人皆奇之。
绍兴八年进士,调成都府华阳县主簿
未上,读书本县龙鹤山,命曰巽岩,自记云:「子真子三卜居乃得此山。
坐东南,面西北,其位为巽为乾。
盖处己非乾健无以立,应物非巽顺无以行。
《易》六十四卦,仲尼掇其九而三陈之,起乎《履》止乎《巽》,此讲学之序也。
《语》曰:『可与共学,未可与适道。
可与适道,未可与立。
可与立,未可与权』。
夫人各有所履,善恶分焉。
惟能谦可与共学,惟能复可与适道。
知所适而无以自立则莫能久,故取诸恒,当使久于其道,或损之,或益之,至于困而不改,若井未始随邑而迁,则所以自立者成矣。
虽然,吉凶祸福横发逆起有不可知,将合于道,其惟权乎。
然非巽,则权亦不可行。
学而至于巽,乃可与权,此圣贤事业也」。
年方二十四,其志趋学问如此。
久之赴华阳时宰秦桧知公名,公不与通。
会诏郡国举贤良,公携五十策谒成都张焘,不果荐。
秩满,外铨复置教授阙,公亦不就,注嘉州军事推官
丁父忧
二十年服除,再注雅州军事推官,作《当直司箴》,讽郡守用私情背公法者。
总领财赋符行中属公增简州盐筴,公移书力拒之,旧相张浚谓有台谏风。
二十四年,改宣教郎、知成都府双流县
日坐听事,讼至立决。
执政李文会自泸徙益,府下行县供张加倍,公用常仪李由它道去。
有张氏子竞家资,公曰:「汝方在丧,忍坠先训,盍归思」?
三日复来悔过自新。
大姓李雱市丘成之产业,公以成之不白所生母,追正之。
雱谰词诉府,公列经义律文寘雱法,豪右敛迹,邑庭如水。
日翻史册,汇次国朝事实,谓司马光修史先为《百官公卿表》十五卷,后颇散逸,乃遍求正史、实录,傍采家集、野史,增广门类,起建隆迄靖康,合新旧官制,成一百四十二卷,其重编者仅七之一,《长编》之书盖始于此。
二十九年四川制置使王刚中辟公干办公事
三十二年荣州
州因山为城,川为隍,夏秋常患水溢,公筑防禦之。
隆兴二年,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,入境劾守令四人。
州县多横敛,公选官置局,括一道财赋,列其名色,使有无相辅,酌三年中数而为帐,遍示官吏,许擿不当更定,名为「科约」,至今不废。
母忧去官。
乾道三年召赴行在,八月入对,上《太祖故事》,乞以为法,请许六察言事。
又言:「军兴三十年,蜀赋一钱,折变百之,愿自此勿增取。
况蜀兵已多,宜罢招刺,严简汰,禁大将毋张虚籍,掊部曲」。
孝宗嘉纳。
尚书兵部郎中,以父讳下行员外郎,兼国史院编修官,又兼礼部。
会庆节上寿在郊礼散斋,内议权作乐,公言:「汉唐祀天地,散斋四日,致斋三日,我艺祖初郊亦然。
崇宁大观法《周礼》分祭天地,故前十日受誓戒。
今既合祭,宜复汉唐及本朝旧制,庶几两得」。
诏垂拱上寿止乐,正殿为北使权用。
十二月,正除礼部员外郎
公言:「中兴祭典未备,岳、镇、海、渎、先农、先蚕、风、雨、雷师九祠以酒脯代牲牢。
近者雨旸失节,郡国水灾,殆或以此」。
诏复旧。
占城国入贡,依崇宁五年敕书用白背金花绫纸,贮以金镀银匣,公请如近例。
学士院谓礼部不当预,公曰:「典礼先有司部兼掌客,岂侵官耶」?
《长编》卷帙渐成,蜀帅汪应辰乞下临安府给笔札缮写藏秘阁,公遂进国初至治平一百八卷,特迁两官。
公患时文衰弱,乞命考官取学术醇正、切于世用之文,茍涉虚浮,必行黜落。
省试,敕榜戒谕。
上方励精为治,事或中出。
公轮对言:「唐虞三代专倚辅弼,汉唐或谋卿士。
今舍二涂,近习必进。
此治乱之机,惟圣虑过防」。
盖有所指也。
又奏:「省闱取士本不立额,乞参皇祐四百之限稍加裁定。
旧特奏名虽赐出身,罕授职任。
近两榜至八百五十馀人放选注官,而贤良方正一科则寂无应诏,当责举者」。
读毕,遂言:「天下有变,经营北方未见可付之人」。
上曰:「朕当自将」。
公曰:「圣论及此,与真宗澶渊合矣」。
上曰:「此朕家法。
太祖平泽潞、取维扬,太宗太原,皆是也」。
公请先自治以待时。
上耸听不见倦,近侍皆跛倚。
明日,谕三省议省额、特恩二事,有沮之者,乃已。
五年四月,迁秘书少监
太史言:「八月日当食」。
公上疏曰:「天降灾异所以儆戒人主。
经筵不访问,台路罕论奏,大臣无赵普补缀奏目、杜衍封还内降之风,臣恐忧不在疆埸。
惟陛下进众正,消群阴,以应天变」。
是冬起居舍人
六年雷震上元后一日,公录仁宗景祐三年正月甲辰《求言》、《宽赋敛》二诏以进。
直前乞刊定《徽宗实录》之疏舛者,因言:「臣方修进治平后《长编》,若就加讨论,他时可助正史」。
诏复开实录院四月首命公为检讨官
汪应辰进公子垕贤良词业,上曰:「卿有子矣」。
范成大右史,升摄起居郎
议者误引元丰八年十月诏,欲废二浙保正,止存耆长,又宰相以蜀人帅蜀,工部并除二侍郎,武臣提点刑狱,皆违旧制,公援證再三。
上曰:「卿论事根据,极当朕心」。
左相陈俊卿出知福州右相虞允文既任恢复,未免更张。
公言:「二《典》若稽古,有典则,商云成宪,周云旧章,汉故事,子孙莫之敢废。
王安石变更法度,厉阶可鉴」。
上欲除公兵部侍郎,公自摄记注,数论事,宰相颇不乐,公遂请去。
六月,除直显谟阁湖北转运副使
陛辞以欲速变古为戒,又表:「《禹贡》九州,荆田地第八,赋乃在三,人功既修,遂超五等。
今田多荒芜,赋亏十八」。
上委公条画,至则言:「创耕惮科敛,且畏争夺。
宜宽冒占,广激劝,如太祖乾德四年许见佃者止输旧税,更不通检」。
诏如所请,其妄执契争夺毋受理,守令能劝课者赏之。
总赋吕游问奏计,公摄其职。
岁饥,发户部大军仓赈民,僚佐争执。
公曰:「吾自任责,不以累诸君」。
寻如数偿之。
游问归,劾公专辄,上令具析而已。
七年垕中制科,八年以旧官趋召。
虞允文左相宣抚西川,自诡北伐,疑公异议,预白上改直宝文阁,帅潼川,兼知泸州
首葺石门堡,置戍以扼夷人。
叙州旧市羁縻,马价颇平,比岁增其尺寸,偿直不以时。
公言:「国计边防胥失之。
乞戒茶马司互市毋溢额,仍勿于夷汉禁山内伐木造舟」。
寻皆报可。
守边逾岁,淳熙元年被召,适城中火,公上章自劾。
既放罪矣,提刑何熙志奏公不亲至火所,并指《长编》记魏王食肥彘,语涉诬谤。
上曰:「此载皇宋事实,何害」?
止命成都提刑李蘩体量火事。
公行及国门,乞祠待辨,除江西转运副使,且许归遣。
公进治平四年元符三年《长编》四百十七卷。
或劝公方被谗勿及时事,公曰:「圣主睿度如此,竭忠所以报也」。
遂奏:「近者日食地震,夷狄小人不可不虑」。
又上《快箴》,引太祖退朝悔乘快决事以谏。
上曰:「朕当揭之坐隅」。
秘阁修撰,旋坐火后不尽书焚室贬秩一等,而熙志以辄议史事削两官。
公至江西,置一路财赋都簿,如潼川科约。
未几召还,乞令本路毋以臣去废此书。
上曰:「卿不为高论,务在便民,甚善」。
秘书监、权同修国史权实录院同修撰,盖专付公以史事,故用侍从之礼。
三年正月也。
公前数言南郊、明堂均大礼,自宜迭行,适转对申前说。
上令集议,嬖近谓于德寿宫有嫌,沮不行。
及予为礼部尚书,与诸儒议,周成王宗祀文王汉武帝陟配高祖,所谓严父指周公也。
晋、唐及本朝名臣皆有是说,非出于焘发之耳。
其议遂定。
三月,除权礼部尚书,赐服金紫。
七月,雷震太庙,柱坏鸱尾,有司随加缮治。
公奏:「此非所以祗天变,当应以实」。
上谕大臣:「焘爱朕,屡有谠言」。
公尝请正太祖东乡,条上熙宁元符绍兴议论,其后卒行之。
进《四系录》,记女真、契丹起灭,自绍圣迨宣和靖康,凡二十卷。
上曰:「朕可一日忘此虏哉」?
九月侍讲,以经筵少开,录赵师民《劝讲箴》以讽,并及仇士良不欲人主读书近儒生之说。
会改潜邸为佑圣观,创璿玑殿于太一宫,公密疏二千馀言,上褒答之。
四年春驾幸太学,命公执经,特转一官,坚辞,不听。
公自郎春官已极论科举及特奏名;
去冬乞依绍兴二十七年二月诏书,用经义、诗赋、论、策四场如元祐时,仍采苏轼议量收恩科;
至是力请变文体、取实学以致人才。
上袖公奏付三省下学官议。
国子监司业郑伯熊等请如公言,而老生晚学哗言不便,议遂格。
八月,真拜侍郎,仍兼工部
《徽录》置院久,公荐吕祖谦秘书郎检讨官,审订增削数百条,书遂成,特迁一官。
或请升降两学从祀,众议不同,第去王雱像,用公说也。
元符接靖康《长编》成,上称公无愧司马光,后有表「预席恩言,比迹先正」,指此。
夜宣引,奏:「近者蒙气蔽日,厥占不肖者禄,股肱耳目,宜谨厥与」。
赐坐,欲起,上再留,赐茶赐饮,恩意甚宠。
寻诏监视太史,测验天文。
公为郎时已言《乾道新历》不可用,因举差失数十条诘太史局官,皆无以对,然卒无知历者。
公又欲参酌《开宝通礼》、《政和五礼新仪》为一书,虽下礼官,亦不能成。
九月丁酉日当夜食,公为社坛祭告官,伐鼓礼废,公举行之。
先是垕入秘书正字,旋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,迁校书、著作。
父子同典史事,缙绅荣之。
公感上知,论事益切,每集议,众未发言,公条陈可否,无所避。
会近臣复举公次子塾应科目,黜于阁试。
垕考校上舍生,发策云云,为御史所劾,语并及公,垕降一官罢,公以本官知常德府
初,政和七年,鼎、澧、辰、沅、靖州营田刀弩手司,给田募人开边,范世雄、张察等附会扰民,建炎三年亟罢之。
乾道末守臣刘邦翰请复行于沅、靖二州。
公为转运,谓不当复。
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,田不能给,公至请度田额。
事下诸司,公独约帅臣张栻具奏,上即从之。
境多茶园,异时禁切商贾,率至交兵。
公曰:「官捕贼,岂禁茶商」?
听其自如,迄无犬吠警。
六年丐闲,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。
是秋行明堂大礼,上以公首建议,特除敷文阁待制
顷之,垕、塾继亡,上欲以吏事销忧,起知遂宁府
蔡挺泾原衙教法,辟勤武堂,亲阅士卒,其杂居市廛者葺营聚之。
七年,史院进《四朝正史》,经修官在外者例减磨勘二年。
宰执奏《正史》颇采李焘《长编》,《地理》一志又出其手,诏减年外别转一官。
公自奉议郎年劳赏典积官朝议大夫,避父名遇迁秩寄理者三,于是转通议大夫
公以酒课加重,奏:「榷酤起王莽,而成于德宗。
本朝郡酿有数,监司尚不许,今乃设法劝饮以耗民财。
纵未能尽弛,犹当用买扑旧法,罢去官监」。
上意乡之,而计司迫赡军,月减三十缗而已。
公节用度,停燕会,官府肃然。
前得旨,《长编》或有增损,依熙宁修《三经义》法具奏,至是上四千四百五十馀条。
又以一百六十八年事散九百八十卷,乙览难周,别为《举要》六十八卷,《总目》五卷,《修撰事目》十卷。
时召命已下,公控辞久之,上数询来期。
十年六月,对延和殿迩英阁,方读陆贽奏议,公摭言切今者数十事劝上力行,且曰:「贽虽相德宗,其实不遇,今可谓千载一时」。
上曰:「惟不遇于当日,是以言垂后世」。
公又奏:「陛下即位二十馀年,志在富强,而兵弱财匮,与教民七年可以即戎异矣」。
上有无功业之叹。
公曰:「功业见乎变,人事既修,天应乃至」。
上曰:「卿宿德耆儒,宜在左右任史职」。
敷文阁直学士提举佑神观、兼侍讲、同修国史
七月久旱,公进避殿损膳求言故事。
上亟施行,命侍从、台谏、两省卿监馆职封言事
赵彦中草诏:「意者委任或非其人」。
公奏:「陛下委任不过三四大臣。
神宗富弼:『唐太宗与魏徵议政全似争竞』。
宜敕二府以魏为法,毋若元丰王圭号三旨相」。
三旨者,谓上有可否,曰「领圣旨」;
谕军国事,曰「诚如圣旨」;
启拟,曰「取圣旨」也。
又谓户部不足,南库有馀,请如唐建中罢琼林大盈库归左藏
上以奏付外,读者失色。
丁丑遂雨。
一日宣对,公言:「外议陛下多服药,罕御殿,宫嫔无时进见,浮费颇多」。
上曰:「感卿忠爱,然朕春秋已高,安得此声?
近唯葬李婕妤用三万缗,他无费也」。
上忧荧惑尝入斗。
公言:「天道远,惟正厥事可以弭灾」。
类次汉元鼎至宣和四十五事以进。
十一月朔日当食心入分,公曰:「心为宋分,为天王位,潜阳将复,阴气乘之,小人害政、夷狄窥中国之象」。
复条上古今日食是月者三十四。
明日对延和,又及晋何曾武帝无经国远图。
上甚嘉奖。
是岁,公赋诗:「明年七十吾归矣,预买北关门外舟」。
至冬疾作,三省请给告十日
上曰:「老者不以筋力为礼,可半月」。
十一年春,表乞致仕,优诏不允。
上数问宰执公疾增损何如,万里招来,岂容轻去?
丞相王淮曰:「焘知进退,宜从所请」。
上曰:「脱不幸有故于道路,奈何?
可谕其乡人给事中宇文价留之」。
传上旨。
公曰:「臣子恋阙,非老疾忍乞骸骨」?
因询价时事,勉以忠荩。
四川制置使留正总领冯宪论减酒额,犹手劄赞庙堂行之。
二月病棘,甲子除敷文阁直学士,转一官致仕。
命下,喜曰:「事了矣」!
口占遗表:「臣年七十,死不为夭,所恨报国缺然,愿陛下经远以艺祖为师,用人以昭陵为法」。
辞气安定,俄卒。
上闻嗟恻,赙银绢三百匹两,赠光禄大夫,令临安治后事,沿江漕司津置归舟。
他日语宇文价曰:「朕尝许大书『续资治通鉴长编』七字,且用神宗司马光故事为序冠篇,不谓止此也」。
公孝友诚实,性无嗜好,惟潜心经史,有《易学》五卷、《春秋学》十卷。
故其出处本于絜静精微,著述则评论今古,别白善恶,得褒贬之旨。
所至求奥篇隐帙,传录雠校,虽阴阳卜医亦无遗者。
家藏积数万卷,为文语遒而理备。
考蜀类试,参详南省,多得名士,荐人辄削稿。
前两入朝,适虞允文赵雄当路,士大夫争谈兵。
二公皆蜀人,雅敬公,公一无所徇。
晚在经筵,人颇怀安,公为上言:「前日纷纷,今日默默,俱非自治」。
其持论不随时类如此。
公著《五经传授》、《尚书百篇图》、《大传杂说》、《七十二子名籍》各一卷,文集五十卷,奏议二十卷,《四朝史稿》五十卷,《通论》十卷,《南北攻守录》三十卷,《七十二候图》、《陶潜新传》并《诗谱》各三卷,《历代宰相年表》二十三卷,《唐宰相谱》一卷,《江左方镇年表六卷》、《司马氏本支》、《齐梁本支》、《王谢世表》、《五代三衙将帅年表》各一卷,《本朝事始》两卷,《建隆遗事辨》、《赵别传》、《科场沿革》、《集贤学士》并《赐带典故》各一卷,范、韩、文、富、欧阳、司马、三苏及六君子年谱各一卷。
明年七月己酉,即葬巽岩之阳。
硕人杨氏,同邑赠朝散大夫素之孙,黄庭坚为记大雅堂者,后公八年卒,祔焉。
七子:谦,早死;
垕,终奉议郎主管成都府玉局观
𡉙,今为朝请郎权发遣忠州
塾,终承务郎
垡,亦亡;
壁、𡌴皆登科,壁今为朝散郎权发遣汉州
𡌴,承议郎主管华州云台观
六女:均,适朝散郎、知果州曹执中;
埙,适朝奉大夫、知崇庆府祖庆
坛,适文林郎汉州州学教授任埠;
腆,适薛纮颖;
增,适承议郎、充云安军使兼知县事张仲
堪,适朝散大夫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范子庚
孙十一人:镗,宣议郎
钖,修职郎彭州九陇主簿
铿、銶、锬、周、鋂、镳、铨、积、简。
其三今亡,銶、周、镳也。
孙女三人:长驯,早夭;
次真,适修职郎孙刚,亦不在;
从,适迪功郎、新雅州卢山县簿尉刘成季。
曾孙十一人。
公爵丹棱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。
诸子升朝,赠少师,而赠杨氏福国夫人。
铭曰:
尚书》记言,《春秋》书事。
经别以六,史居其二。
太史公尊相臣。
我朝大典,亦归宰庭。
时政有记,起居有注。
东观石渠,诸儒所聚
设官分职,上下相维。
合力纂修,犹惧阙遗。
公生遐方,初筮州县。
间于期会,屈首铅椠。
祖功宗德,业钜事丛。
政有因革,论有异同。
礼乐制作,夷狄版服。
原始要终,咸举纲目。
三入承明,迄用奏篇。
拟以,士推如迁。
问何云然,多闻谅直。
舞礼文奸,视若仇敌。
以此事君,忠谠不欺。
出而临民,敬简无私。
赫赫荣名,番番寿耇。
庆流子孙,殃则何有?
螭首龟趺,刻以铭章。
申劝刚者,公为不亡。
侍读学士举官自代表 北宋 · 胡宿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五九
右臣蒙恩授侍读学士,准敕令举官自代者。
臣伏睹尚书兵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侍讲赵师民,学以为己,善不近名,道术通明,德行纯备。
有多闻直谅之益,在正始中和之流。
久侍讲筵,兼联制阁。
傥甄升于禁职,俾进读于秘书,是能滋广睿聪,充副德选。
按:《文恭集》卷一○。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《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》卷一二。
修撰举赵师民自代状 北宋 · 宋祁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九二、《宋景文集》卷三○
右,臣蒙恩特授史馆修撰,准敕举官自代者。
伏见尚书祠部员外郎、天章阁侍讲赵师民,性理沈敏,恬于荣进。
博记多识,殆无比伦。
据经援古,措辞雅健。
推名责实,臣所不如。
乞回甄授,称是惇硕。
范阳张公神道碑铭 北宋 · 宋祁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二六、《宋景文集》卷五七
公讳蕴,字延蕴,张其氏也。
《诗》、《春秋》以来为显姓。
胚德孕祥,代有其人。
惟公祖讳从实,值石晋乱,自范阳齐州,相地授田,放志林壑。
惟公考讳光文,能绍厥训,以万物为细,不足纳胸中,与道颓靡,弗引名自近。
再世不还葬,故公遂为历城人
惟公有子曰揆贯之、曰掞文裕,皆名重当世。
贯之给事中翰林侍读学士文裕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
由是累赠公礼部尚书,夫人王氏清源郡太君,葬奉高乡之黄台里。
尚书之墓,龙图阁直学士天水赵师民为之志;
尚书之行,琅邪王彰次之状。
文裕尚书品得碑神道,焯宠贲幽,乃砻繂石,属予以辞。
予官史官,不得让。
谨按尚书少明悟,以隐正自将,事亲瞿瞿惟谨,与朋友信,风义崖然。
虽服儒衣冠,无腐儒气,视功名若跬步可取者。
太宗时,廷陛间将命皆欲得雅才,尚书始应选,籍殿前承旨,监冀之衡水税、舒之罗源
官称职,改换三班奉职
左班殿直环州马岭兵马监押,改左班,选为淄州兵马监押
以累免官权置寿州
俄以三班借职召监大广冶。
大中祥符四年夏六月卒于官,享寿五十六。
罗源岁入鲜,而置吏专司,尚书身得其处,不敢安,上言愿省冗员,以通判军州事兼领,诏可,故得马岭
马岭濒边,人皆昼负鞬,夜烧烽,以强力相贤,未尝知礼义文儒。
尚书始兴孔子,日召惇老可人,语以《诗》、《书》,曰:「习是可以为慈父,为顺子,为悌弟,为爱兄,迁善革顽,弗犯天子法」。
众皆喜曰:「公不鄙我,我敢不从」!
悉遣子弟学祠下。
自是边俗一变。
文人为刻石,著功在淄也。
咸平初契丹扰赵魏,乘冰壮,游骑度河,窥齐鲁
淄人骇,举将走山。
知州事者乃议纵之,欲身亡去。
尚书扈谯阖,怒曰:「县官财廥咸在,壕堞尚完,一去此则强弱凌暴,敌未至,我先败矣。
敌知我有备,敢过而东乎」?
按剑横膝曰:「有出者斩」!
知州汗额羞恨。
吏欲战,尚书即治战具,浚浅增庳,守气毅然。
后数日,敌去,由淄以东,按堵自若。
众相语:「微张公,吾等血丹野草」!
知州储前憾,阴攘尚书所计为己功,白于朝。
使者按状,尚书以实对,吏惶怖,共劾尚书妄言。
不雠,请下狱,遂连年不能决。
尚书讫不自明,故下迁。
文正范公仲淹少客淄,知尚书甚详,常谓今之士欲辈古人者,惟尚书则无愧。
庆历初经略陕西,至马岭,见所谓孔子者,咨叹久之,美始兴学,并推明责守城事,凡作文数百言,瑑之石阴。
文正不轻许可人,其实录自视司马迁比,故士大夫知尚书忠且贤,益明白不疑。
尚书好击剑射御,推步医剂罔不善。
赈赡姻宗,弗为家有亡计也。
其训子,非仁与义弗置口。
授之学未进,过时为不饭,已进乃尝。
贯之、文裕由膝下日奋励,至大成,并擢进士第
贯之性鲠亮,行己峭洁,阶级已,不肯作沉浮事。
年五十馀,宰相明经术及所传扬雄《太玄》。
上召见延和殿,问所以准《易》者,贯之对:「雄所言不谬于圣人」。
又诏揲蓍作首,其繇献吉。
上喜,翌日拜天章阁待制侍读
数因古以讽,擿策曰:某事善,今可从。
某事不善,今可鉴。
上恣听之无厌。
既退,无半语及省中,故人鲜知者。
文裕性沈懿,最能文辞,外和逊,中刚固,弗可屈。
名臣钜公,争从取之出门下,交章腾辟。
宝元庆历间西戎伧乱,文裕大帅经制敌事,调军兴策,彼己尤悉,常为一府冠。
后虽帖职集贤殿,朝廷每以剧任之,自三司判官,再为转运使
又以至成德军领本路兵马都部署安抚使
钳吏奸,疗民癠,榷盐铁用度,护西北劲兵,处剖决精,敏无留疑。
言儒而材者,文裕为兼之。
其得君,其任重,肆大厥猷,故未艾哉!
清源之丧,与贯之跣以送柩。
时天寒,趾皲瘃不置,路人皆为流涕。
呜呼!
尚书卓行健明,不推咎咎人,引利利身,知有子为之后也。
贯之、文裕蜕布衣,入金门玉堂,交武在天子左右,知有父为之先也。
此而不铭,尚谁可铭?
辞曰:
孰如公之时,才不克施。
孰如公之才,不幸而灾。
孰如公之报,炽丰厥后。
孰如公之荣,漏宠冥冥。
揭表于阡,镂美青完。
请视子孙,俾信斯言。
王沂公1029年 北宋 · 石介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二一、《徂徕石先生全集》卷一四 创作地点: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
九月一日南京留守推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石介,谨顿首百拜献书于资政仆射沂国公阁下:顷年,相公镇守青土,尝一拜麾下。
后一年相公移镇大魏,道出于郓,时为郓吏,复一谒路左。
相公自洛还京,首拜枢府时在睢阳,实妄纳皌
相公再归政府复冒陈狂简。
在青与郓,相公俱赐燕坐,教以仕宦为政之大方。
及后两肆瞽言,进愚说,相公亦廓然见容,不赐罪戮。
又尝上疏天子,妄议赦书,帝赫斯怒,祸在不测,相公从容救解,不蜫于法。
斯介受相公陶钧长育,实为厚矣。
犬马犹知有报恩,癋顶天履地,手执卷,口诵书,被仁义忠信之名,知尧、舜、周、孔之道,反不能竭区区之心,效鄙夫之知,答其一二?
又念相公初事先朝,皆以直道;
爰相今上,罄于中心。
一登鸿枢,再居冢宰,两罢政事,四佩侯印,终始一节,贯于金石,君臣同德,人无间言。
史官秃毫硕砚,书功不足;
儒生磨石洒墨,纪德弗暇,岂复容不肖之有所进说于前也?
相公运大钧、执大柄通二十年,贤者获进,不肖者退,乡里独有一赵师民相公待之素厚,知之素深,竟不得进一阶,天下之士,窃有怪之者。
或曰:「相公陶养万物,平均四时,顾天下有一夫不获,一物失所,若己内于隍中,岂独遗于师民也」?
盖尝闻于相公,以与师民同乡里,远嫌避谤,故不敢援,非相公遗之也。
闻之甚疑,决知非相公之语。
夫庙堂之上,举制度,出教化,施诰命,行赏罚,进百官,退百官,宰相之任也。
一言得失,系四海之安危;
一令否臧,系社稷之休戚。
举一制度,不合天下之大公不敢举;
出一教化,不合天下之大公不敢出;
施一诰命,不合天下之大公不敢施;
行一赏罚,不合天下之大公不敢行。
癋进百官、退百官邪?
合天下之公也,虽其亲昵,人不谓之私;
用一人之私也,虽曰疏远,人不谓之公。
今其子弟茍有贤如稷、契、咎陶,曰吾避嫌不敢举,岂公天下之心乎?
是私己而忘国家,顾一身而遗四海也。
今于蛮夷僻陋中,取一人举之,其人不贤,曰吾不私亲,岂公天下之心乎?
是私己而忘国家,顾一身而遗四海也。
夫天子端居深宫中,不能尽知天下之贤不肖,属宰相而进退,进贤、退不肖皆归诸天子,而宰相以谓恩与怨皆在于己,其私甚矣。
相公通贯圣人之道,岂不知进贤、退不肖归诸天子,而谓举一师民以同乡里为嫌?
故曰:决知非相公之语也。
师民,天下知其有学问,有行实。
师民昔未仕,居临淄,故曹太尉玮、滕给事陟、今彭门相国与今大参韩侍郎,相次领青州,皆谒见其人,遣客敦勉,愿一致门下,识其面目。
及就试礼部,时故翰林承旨、冯侍讲及今参政韩、石二侍郎同司衡,四公久籍师民声誉,特宣置师民坐席俯都堂下,求一见其标采。
师民每行通衢中,四方之士环绕观之。
入试贡闱,则诸生皆阁笔从其后,求释其题义。
李冠广场中盓出头角者也,就师民质疑焉。
刚褊自伐,未尝许可人,每谈师民不容口。
仆射孙公,号为鸿儒硕老,服师民学问精博,以为己所不逮。
南京夏尚书,自谓当世人盓,尤少所许与,每称师民,以为盛德君子。
孙则尝辟师民在鲁学中;
青州,以两子恩授师民,在南都,奏入幕府
南都之奏有曰:「文学德行,罕有伦比」。
当解安抚之任时,又以京东士吏之贤者鮂称之于上,独师民文学之目。
张谏议傅,恭谨畏慎,亦尝荐师民之长。
至若明刑部镐、张工部锡、程职方贲,按察东夏,实有风采,并举师民之学,请备天子顾问。
然则上至公卿大臣,下及远方士人,莫不知师民之有学问,有行实也。
相公当天子前,昌言其人之能,请天子置在文林书殿中,师民之博学多识,广闻强记,其不负相公之举,明矣。
公卿大臣,亦必皆曰相公举贤也,非私乡里也。
相公宜举而不举,窃有惑焉。
狂狷好妄言,而有位不见听纳,但得沽激好名躁进之论。
父兄教戒,亲友勉谕,以谓得其政不若畜之于身,待其当位然后施之于事。
省思之,亦深以为是。
今复不能默者,窃念师民五十岁矣,有书万卷,腐于腹中。
凡百工至贱,学得一技,人未知之,犹郁郁抱叹,呻吟屋下,思呈露于天子前,以不负其宿昔之心;
师民周公、孔子、孟轲之书,怀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之道三四十年,拳挛蟠蛰于东海滨,未得对天子一启齿,其人之心如何也!
深痛师民已老,东州文人如田诏君谅、贾殿丞同、高端公弁、刘节推颜,皆连蹇当时,至老不达。
后生有师民,其踪迹复如此,纵天不皊斯文,相公其忍弃之?
窃谓师民孤薄,前六七人极力援引,竟不得进,若非相公洪硄钜矫,莫能成就。
故复冒前所言沽激好名躁进,言于相公前。
干黩台严,恭俟诛戮。
不宣。
惶恐战汗,顿首再拜。
其一 宋 · 赵师民
 押真韵
露台枉惜千金费,却把铜山锡幸臣宋朱弁《风月堂诗话》卷下 《风月堂诗话》:李义山文帝诗云可怜半夜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本朝赵周翰亦有诗云云,可与其并驱争先。)
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北宋 · 司马光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二一七、《司马公文集》卷六五、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一四八、《三刘家集》附录、《名臣碑传琬琰集》中集卷三八、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八、同治《瑞州府志》卷一九、《司马温公年谱》卷一
皇祐初,光为贡院属官。
时有诏,士能讲解经义者听别奏名,应诏者数十人。
赵周翰侍讲知贡举,问以《春秋》、《礼记》大义。
其中一人所对最精详,先具注疏,次引先儒异说,末以己意论而断之,凡二十问,所对皆然。
主司惊异,擢为第一。
及发糊名,乃进士刘恕,年十八矣。
光以是慕重之,始与相识。
道原乃其字也。
道原是岁赋诗论策,亦入高等。
殿试不中格,更下国子监试讲经,复第一,释褐钜鹿主簿和川
陆介夫广西帅,奏掌机宜。
前世史自太史公所记,下至周显德之末,简策极博,而于科举非所急,故近岁学者多不读,鲜有能道之者,独道原笃好之。
为人强记,纪传之外,闾里所录,私记杂说,无所不览。
坐听其谈,衮衮无穷,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,如指掌,皆有稽据可考验,令人不觉心服
英宗皇帝雅好稽古,欲遍观前世行事得失,以为龟鉴。
光承乏侍臣,尝从容奏旧史文繁,自布衣之士,鲜能该通,况天子一日万机,诚无暇周览。
乞自战国以还,讫于显德,凡关国家之兴衰,系众庶之休戚,善可为法,恶可为戒者,诠次为编年一书,删其浮长之辞,庶于奏御差便。
上甚喜,寻诏光编次《历代君臣事迹》,仍谓光曰:「卿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」。
光对曰:「馆阁文学之士诚多,至于专精史学,臣未得而知者,唯和川刘恕一人而已」。
上曰:「善」。
退即奏召之,与共修书,凡数年,史事之纷错难治者,则以诿之,光蒙成而已。
今上即位,更命其书曰《资治通鉴》。
王介甫道原有旧,深爱其才。
熙宁中介甫参大政,欲引道原三司条例。
道原固辞以不习金谷之事,因言天子方属公以政事,宜恢张尧舜之道,以佐明主,不应以财用为先。
介甫虽不能用,亦未之怒。
道原每见之,辄尽诚规益。
吕献可得罪知邓州道原往见介甫曰:「公所以致人言,盖亦有所未思」。
因为条陈所更法令不合众心者,宜复其旧,则议论自息。
介甫大怒,遂与之绝。
未几,光出知永兴军道原曰:「我以直道忤执政,今官长复去,我何以自安?
且吾亲老,不可久留京师」。
即奏乞监南康军酒,得之。
光寻判西京留台,奏迁书局于洛阳
后数年,道原奏请身诣光议修书事,朝廷许之。
道原水陆行数千里至洛阳,自言比气羸惫,必病且死,恐不复再见,留数月而归。
未至家,遭母丧。
俄得风疾,右手足偏废,伏枕再期,痛苦备至。
每呻吟之隙,辄取书修之。
病益笃,乃束书归之局中。
元丰元年九月戊戌终,官至秘书丞,年止四十七。
嗟乎!
道原之耿介,其不容于人,龃龉以没固宜,天何为复病而夭之邪?
此益使人痛惋惝恍,而不能忘者也。
道原嗜学,方其读书,家人呼之食,至羹炙冷而不顾。
夜则卧思古今,或不寐达旦。
和川,尝以公事适野,见刘聪太宰刘雄碑,知嘉平五年始改建元,正旧史之失。
洛阳,与光偕如万安山,道旁有碑,读之,乃五代列将,人所不称道者
道原即能言其行事始终,归验于旧史,信然。
宋次道亳州,家多书,道原枉道就借观之,次道日具酒馔为主人礼,道原曰:「此非吾所为来也,殊废吾事,愿悉撤去」。
独闭閤昼夜读且抄,留旬日,尽其书而去,目为之翳。
道原致疾,亦由学之苦邪。
介甫用事呼吸成祸福,凡有施置,举天下莫能夺。
高论之士,始异而终附之,面誉而背毁之,口是而心非之者,比肩是也。
道原独奋厉不顾,直指其事,是曰是,非曰非。
或面刺介甫,至变色如铁;
或稠人广坐,介甫之人满侧,道原其得失,无所隐。
恶之者侧目,爱之者寒心,至掩耳起避之,而道原曾不以为意。
见质厚者,亲之如兄弟,奸谄者疾之如雠。
用是困穷而终不悔,此诚人之所难也。
申枨以多欲不得为刚,微生高以乞醯不得为直。
道原者,可以为刚直之士乎!
道原家贫,至无以给旨甘,一毫不妄取于人。
其自洛阳南归也,时已十月,无寒具,光以衣袜一二事及旧貂褥赆之,固辞,强与之,行及颍州,悉封而返之。
于光而不受,于它人可知矣。
尤不信浮屠说,以为必无是事,曰:「人如居逆旅,一物不可乏,去则尽弃之矣,岂得赍以自随哉」!
可谓知之明而决之勇矣。
道原好读书,志欲笼络宇宙而无所遗,不幸早夭。
其成者,《十国纪年》四十二卷,包羲至周厉王《疑年谱》、共和至熙宁《年略谱》各一卷,《资治通鉴外纪》十卷,馀皆未成,其成者亦未以传人。
曰:今芳《唐历》本皆不同,由芳书未成而传之故也。
期于瞑目然后传。
病亟犹汲汲,借人书以参校己之书,是正其失。
气垂尽,乃口授其子羲仲为书,属光使撰埋铭及《十国纪年序》。
且曰:「始欲诸国各作《百官》及《藩镇表》,未能就,幸于序中言之」。
光不为人撰铭文已累年,所拒且数十家,非不知道原托我之厚,而不获承命,悲愧尤深。
故序平生所知道原之美,附于其书以传来世。
道原自言,其先万年人,六世祖度,唐末明经及第,为临川,卒官,遇乱不能归,遂葬高安,因家焉。
南唐高安筠州,今为筠州人
父涣,字凝之进士及第,为颍上
不能屈节事上官,年五十弃官,家庐山之阳,且三十年矣,人服其高,欧阳永叔作《庐山》以美之。
今为屯田员外郎致仕云。
龙图阁直学士赵师民包拯刑部郎中 北宋 · 刘敞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二七八、《公是集》卷三○
任莫重于有土,功莫美于宜民
故周设加地进律之典,而汉著增秩赐金之令,以劝能者,朕折衷焉。
,识清气劲,直而不挠,凛乎有岁寒之操。
师民,经明行修,敏而好学,浩乎若天府之富。
俱备顾问,并参法从,屡献切直之议,讲闻绝出之业。
而勤请为郡,期于报政,曾未期月,翕然治声。
昔望之自以谏臣,耻于补外;
龚胜进以儒者,窘于拨烦。
我图杰材,无愧往哲。
宜程功次之久,俾践刑曹之属。
褒善陟明,孚我休命。
感事 宋 · 晁说之
七言律诗 押庚韵
人物今朝何寂寞,我思前辈太峥嵘。
仙才难测赵周翰,俗眼聊窥石曼卿(自注:赵公诗多仙家语。)
鸾凤腾辉何处在,圭璋振德是人英(一作斯)
怪来高论空无验,可是岐公作宰衡(自注:王荆公嘉祐间,言人才虽乏,不曾教王禹玉宰相至熙宁中,公乃荐王代作相焉。)
十月七日夜梦中作两长句觉而忘之别成长句视李师民 宋 · 晁说之
七言律诗 押萧韵
冬来羁旅更迢迢,抚枕灯残百感饶。
饥鼠翻空疑有鬼,惊乌误晓尚中宵。
诗成与梦俱零落,剑出低眉亦寂寥。
无分京华居老境,江湖高隐幸相招(自注:嵩阳王铁冠遇一书生,蹙眉出剑舞空中。)
赵周翰诗卷(一) 宋 · 晁说之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八○六、《嵩山文集》卷一八
欧阳公为赵公洒扫平山堂时,礼貌诚意,今犹可想也。
文章之名其所以重于天下者,抑又有此欤!
宣和庚子十二月壬申嵩山晁说之题。
赵周翰诗卷(二) 宋 · 晁说之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八○六、《嵩山文集》卷一八
儒林旧德知举时,温公为小试官,宜与内翰公之厚如此也。
公之子子和实有家法,于斯一物见赵氏三世之人物云。
宣和庚子十二月壬申嵩山晁说之题。
靖康初上殿劄子(三) 宋 · 晁说之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八○一、《嵩山文集》卷三、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六
臣窃以国家受命,市不改肆,远迩晏然,文明之化,一日而洽于四海。
其号令,即先王之诗书也;
其制度,即先王之礼乐也。
所谓人文化成天下者,古未之或有。
若其得人之盛,文章则王禹偁、杨亿、刘筠、晏殊、欧阳修、苏轼,经术则胡旦、王轸、王建中、高弁、孙复、石介,史学则赵师民、孙之翰、王洙、刘敞、刘恕,小学徐铉、郭忠恕、李建中、贾昌朝,历数则孙思恭、刘羲叟,蔚然名家矣。
古之作者未易加诸,后之来者亦难以继。
或者乃有士久弊俗学之叹,身作《新义》,诱之以势,而劫之以利,其劳亦至矣,无乃国家之文明声教乎?
臣愚愿陛下深有察于此也。
取进止。